當前位置:企業信用網 - 全國文化行業 -

強忠強:中國文化企業三十強

強忠強:中國文化企業三十強
2013-01-22 10:54:24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中國出版集團是以出版物生產和銷售為主業,集各種介質出版物的出版銷售、進出口貿易等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2008年—2009年,集團公司緊緊圍繞黨和國家

工作大局,及時出版發行了一批重要出版物,其中《中國文庫·新中國60周年特輯》等重大出版工程均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

一是成功完成“中國數字出版網”立項,入庫標準數據已達到200萬條,加工電子樣書12萬多種,覆蓋了90%以上出版社的85%以上新版品種。另外,公司不斷加大“走出去”力度,出色完成了國家重要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版權輸出和進出口業務也取得了新業績。二是版權輸出總量進一步增加。2008年版權貿易同比增長了49.56%,2009年版權輸出172項,版權貿易逆差不斷縮小。

2008年出書8000余種,國內零售市場占有率6.66%,在國內出版行業名列前茅,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資產總額取得較大幅度增長。2009年出書量繼續增長,市場占有率繼續排名第一。全年營業收入增幅6.8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87%,資產總額增長11.64%,凈資產增長20.44%。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

文化產業發展的“全優生”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集團),是中國出版業乃至文化產業唯一資產和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文化企業,也是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出版產業集團。集團是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單位,位列“中國文化企業30強”出版發行類首位。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度中國最大1000家企業中列398名,居全國同行首位。截至2009年底,集團銷售收入達12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凈資產已超過百億元。2009年,集團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

近年來,集團全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全員聘用制度的推進,解決了員工的能進能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解決了干部的能上能下;薪酬分配制度的全面展開,基本解決了員工收入的能高能低。集團所屬出版社中有6家被評為全國一級出版單位,與中國出版集團并列全國同行業第一。

今年1月28日,鳳凰置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標志著國內首家文化地產上市公司借殼成功。集團還與世界排名前列的法國最大出版集團阿歇特公司聯合成立了由鳳凰集團控股的鳳凰阿歇特公司,打開了阿歇特在全球的發行網絡,成為“走出去”的重要途徑。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改革激發出創新活力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2009年資產和營收雙雙突破80億元,其中承接傳媒主業的中南傳媒實現利潤4.87億元。2008、2009年兩次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單位;兩次被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在全國首次經營性出版單位等級評估中,集團有5家單位入選“全國百家出版單位”。

集團2008年啟動改制上市,整合傳媒主業成立擬上市公司——中南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加快資本運營步伐。中南傳媒已順利獲得國務院對三年持續經營期的豁免特批,預計2010年內實現IPO。與近年來已上市的文化企業相比,中南傳媒是介質多、結構優、產業鏈條完整、股本最大的擬上市公司。如上市交易,則將以近20億股的體量、過200億元的市值,成為中國出版傳媒板塊大盤藍籌股。

為構建多介質品牌集群,集團重點鎖定以學生為主體的青少年受眾群、以離退休人員為主體的中老齡受眾群等目標人群,按照品牌和媒介同步擴張的經營思路,形成了書、報、刊、電子、音像、框架媒體、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多媒體格局。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改革引領創新發展之路

2008年7月,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開展了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做強主業、科學發展”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制定了《浙江出版聯合集團2008年—2012年發展規劃綱要》,為集團做優做強做大,實現“雙百億”目標,邁向一流出版企業奠定了思想基礎。

到2009年底,集團資產總額93.08億元,當年實現總銷售97.22億元。2009年,集團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4家出版社入選“全國百家圖書出版單位”。繼2008年入選“首屆文化企業30強”后,2010年再度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與改制啟動時的2003年相比,2009年集團銷售收入增長82.2%,利潤總額同口徑相比增長66.1%,資產總額增長149.1%,凈資產增長159.0%。

創新是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取得長足進步的一個關鍵。2009年,面對教材發行碼洋大幅減少的局面,該集團通過全面推廣新華書店“小連鎖”工作,以“小連鎖”服務“大繁榮”等創新舉措,使當年非教材、教輔銷售達到20.6億元,首度超過教材教輔的銷售額。到2009年末,全省“小連鎖”已達146家,實現年銷售2223萬元。2009年省店集團實現總銷售達67.9億元,名列全國前茅。

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

改革與發展兩促進、雙豐收

2008年—2009年,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堅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規范轉企改制,成功推進了主營業務借殼上市。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共有17種出版物榮獲全國性獎項:《腰門》和《千古一夢》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圖畫書:閱讀與經典》、《珠山八友》和《怒吼的黃河》等6種出版物榮獲首屆中國出版物政府獎圖書獎和圖書提名獎。此外,2009年該集團公司出版各類出版物突破了5000種,與上年同比增長10%。集團公司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綜合排名由2005年的第22位,前移到2009年的第11位。2008年輸出版權73項,2009年輸出版權125項。在2009年新聞出版總署組織的首屆出版社等級評估中,集團公司所屬的6家圖書出版社中,有3家評為一級社,進入“全國百家圖書出版單位”,其余3家被評為二級出版單位。

2009年,集團公司共完成銷售收入63.41億元,較上年增長48%;實現利潤6.53億元,較上年增長188%;資產總額70.76億元,較上年增長28%;凈資產49.85億元,較上年增長54%,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提前一年全面超額完成了集團公司“十一五”規劃發展目標。

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產業規模提升 社會效益顯著

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在2004年成立的河南出版集團的基礎上,經整體“事轉企”改革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運營。集團成立以來,堅持市場運作、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和科學化管理,規模實力與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經濟總量由成立之初的62億元增長到85億元,營業收入由51億元增長到75.88億元。

2008年集團被中宣部等部委授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2008—2009年度獲得全國出版集團“創新風云獎”。全年共有123種(套)出版物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大秦帝國·黑色裂變》、《大瓷商》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獨腳樂園》(第1、2部)先后榮獲了優秀國產動畫片獎、“金鷹獎”優秀動畫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原文化大典》整體獲得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災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指南》、《讓我們不要遺忘——紀念汶川大地震詩歌散文集》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抗震救災特別獎等。目前,公司的上市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預溝通方案已報送中國證監會進行預溝通。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

發揮資本和產業經營的良性互動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批準組建的國有獨資文化企業集團,是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按照“打造跨媒體、跨行業、跨區域經營的現代大型文化產業集團”的戰略目標,現已發展成為總資產超過70億元、員工7000多名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先后榮獲“首屆中國出版社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2006年中國服務企業500強”、“2006年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等榮譽稱號。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近年來一方面抓住技術進步、結構調整、體制變革所帶來的戰略機遇,大力介入文化新產業、新業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本運營和產業經營的良性互動,由渠道運營商向產業投資者轉變。

2005年,集團整合四川省新華書店發行業務和資源,成立了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功募集資金22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書業境外上市第一股。2008年,集團啟動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園項目,擬投資42億元,構建一個多業態、復合型、互動式的文化產業聚集區和文化主題旅游區,建設國內一流的數字出版基地和高科技電影主題公園,力爭打造成為西部第一、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區域文化產業品牌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推進新媒體發展 探索多元化之路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國有獨資文化企業。2009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全部經營性資產注入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控股公司下屬廣州日報報業經營有限公司(負責《廣州日報》的經營業務)、廣州大洋傳媒有限公司(負責系列媒體的經營業務)、廣州大洋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對外投資業務)、廣州日報新媒體有限公司(負責新媒體的經營發展)等28家全資子公司,并控股(參股)包括上市公司廣東九州陽光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6家子公司。2009年,控股公司及其下屬單位全年實現總體經營收入38.48億元,合并總資產75.39億元,合并凈資產59.27億元。

在新媒體的運營發展上,2009年公司投入1.5億元成立廣州日報新媒體有限公司,以大洋網為平臺,大力發展區域綜合城市網站。在移動媒體方面,公司發展了基于電子閱讀的移動數字報紙,目前可實現無線上網,做到隨時隨地在線閱讀;研發推出手機閱讀平臺,及時報道突發新聞,支持在線瀏覽和離線閱讀。

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出版主業穩步發展 改革工作扎實推進

擁有60年發展歷史的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是以圖書出版為主業,集編輯、印刷、發行、印刷物資供應和內外貿易于一體的產業鏈完整的大型綜合性出版集團,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集團。全集團共有165個全資獨立法人單位,18747名員工。迄今為止,集團出版各類圖書總數超過100億冊,有100多種(套)圖書榮獲“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國家出版三大獎。2009年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單位”。

圖書再版率較高,原創兒童文學、老照片等出版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教育類圖書出版規模穩定增長。2009年出版圖書及電子音像制品5962種,資產總額達96.4億元,銷售總收入72.9億元,利稅總額4.5億元。

2009年圍繞“轉企”、“股改”、“整合”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轉企改制任務基本完成,正在推進股份制改造基礎性工作,為股改上市做準備。同時,集團還成功推動了行業內聯合合作,簽訂并實施了一系列跨省區、跨行業的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簽署十大項目合作協議,開展了魯蘇新華發行和印刷物資供應的業務合作,在全國出版發行界引起很大反響。

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加快拓展主營業務 擴大文化資本輸出

兩年來,集團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利潤總額6.2億元,年均遞增34.1%和17.7%。2008年成功重組,實現主業整體上市。兩年來,與近20家出版傳媒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強化數字出版、手機閱讀等新媒體產業鏈建設。與北大方正等專業機構合作,使上萬種圖書實現數字化。

在版權輸出、合作出版、文化產品輸出、海外辦企業、圖書實物出口等五大業務板塊發力,初步形成了一個由單一的版權輸出到多元文化產品出口,由單純的產品貿易到全方位的國際合作,由文化實物輸出到文化資本輸出的發展格局。兩年來,共輸出版權610項,位居全國同行前列,主要輸出到36個國家和地區,非華語地區占47%;首次打造的民族新漫畫版權出口日、韓、美等10多個國家,日本還將其作為中小學生的漫畫教材讀本;與韓國合作出版原創動漫圖書,打破國內同類圖書品種完全依賴國外版權引進的局面。兩年來,集團出版物及電子文化產品實物出口累計6.4億美元,遍及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出版文化企業出口份額的60%以上;在俄羅斯興建新時代印刷公司,成為全國惟一“走出去”發展的印刷企業。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資金實力雄厚 著力整合創新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出版物發行、音像出版、廣告傳媒、對外貿易、投資管理、房地產開發和酒店業等,擁有近600個發行網點,形成了覆蓋全省城鄉的圖書音像分銷體系。2010年1月,集團核心企業——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A股市場上市,募集資金12.98億元,成為市值過百億、位居全國第二的上市文化企業,資本實力位居全國出版業之首。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按照專業化、市場化的原則,重組了教材、教輔、圖書音像、進出口、物業管理等業務,組建了5個專業子公司,承擔全省相關產品的市場規劃、渠道整合,建立由專業公司統一采購、貨源歸口的管理體制,完成了“渠道終端一體化”,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和利潤水平。集團啟動了連鎖經營戰略,完成了全省97個中心門市及224個網點的圖書音像連鎖。通過連鎖經營,至2009年賣場銷售收入比2006年增長82.9%。建立了財務資金集中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體制。集團還大力發展現代文化服務業。集團通過創新經營理念,建立了以綜合性和連鎖經營為主要特征的華侖國際文化廣場。文化廣場薈萃了影視文化、演藝文化、博覽文化、美食文化、休閑文化等多種文化商業形態。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推進和諧改制 追求高速成長

近年來,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的圖書共有265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茅盾文學獎、湖北圖書獎和全國優秀暢銷書獎。集團圖書市場占有率排名居全國前6位,長江文藝出版社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文藝類出版社之首。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與民營資本合作組建的海豚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對從教育部門劃轉的省教育書刊發行社和教育報刊社進行了成功的企業化改造,在全國開創了跨部門整合范例。集團依托出版資源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參與投資拍攝的連續劇《萬歷首輔張居正》、《幸福不相信眼淚》在多家電視臺熱播,原創的三維動畫《小鼠乒乓》已在中央電視臺和全國50家地方電視臺播出。集團還積極開展版權貿易,將《狼圖騰》等作品打入歐美文化市場。

五年多來,集團公司總資產從2004年的21.6億元增長至2009年的77.5億元,銷售收入保持了每年兩位數的增長,為國家創造利稅13億元。2009年,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稱號,以及中國創意產業領軍企業、出版集團創新風云獎、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版權輸出先進獎等多項全國性大獎。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突出做強主業 全面綜合發展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以影視產業為依托,多種產業綜合發展的國內一流的大型電影集團。主體業務包括影視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營銷宣傳、影院和院線建設、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等。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實施精品戰略,狠抓電影的內容創新。特別是2009年出品的影片《建國大業》,票房達4.2億元,創國產影片單片票房之最,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擁有完善的市場發行體系和豐富的影片營銷經驗。近年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通過參股的方式,組建了七條電影院線,簽約加盟影院達400多家,票房占全國市場份額一半左右。目前,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正在組建一條控股院線。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全國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電影機構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還致力于國產影片的對外輸出,其每年舉辦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國產影片國際展銷市場。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成員單位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影頻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紀錄片、專題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加快了整體重組改制的步伐,通過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機制,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奠定基礎。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骨干傳媒企業 打造成熟產業鏈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是中央電視臺全額投資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傳媒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是中央電視臺節目版權的全球營銷代理,是中國電視節目外銷聯合體唯一的對外版權代理商,擁有電視節目引進權;享有中國內地唯一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境外衛星節目代理權,共代理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33個頻道,在全國31個省市落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目前擁有以傳媒產業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經營體系,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視媒體產業鏈。

2009年12月,中國國家網絡電視臺開播,開創了中央電視臺新媒體業務發展的新局面,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是其主要股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節目代理部和公司負責運營的中國電視長城平臺近年來一直活躍在海外媒體市場,從中國電視節目的音像銷售到整頻道落地,為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聲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投拍的《李小龍傳奇》、動畫片《三國演義》等在國內外廣受好評。公司旗下的燈光舞美公司,在成功完成奧運會和國慶六十周年燈光舞美制景任務后,目前又承接了上海世博會的燈光總包。公司控股的央視市場調查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市場研究公司。

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抓住改革機遇 尋求跨越式發展

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節目制作、廣告銷售和衍生產品開發等經營性業務,2009年營業收入達到75億元,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公司旗下主要有第一財經公司、星尚傳媒公司、新娛樂公司和上海電視傳媒公司、哈哈少兒和炫動卡通公司、百視通新媒體公司、東方購物公司等子公司。

新娛樂公司和上海電視傳媒公司,出品了“舞林大會”、“我型我秀”,電視劇《蝸居》、電影《十月圍城》、動畫電影《喜羊羊》、《麥兜響當當》等娛樂產品。第一財經公司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網站等提供專業財經信息服務,2009年總收入達5億元。百視通新媒體公司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IP電視網,用戶超過300萬,并向法國和伊朗等國出售電視專利技術。東方購物公司是國內電視購物第一品牌,日均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星尚傳媒公司已形成包括全媒體平臺、公關活動和數據庫營銷,以及品牌授權在內的星尚傳媒產業群,2009年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成為國內影響最大的時尚傳媒企業之一。

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突出主業 相關多元

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經營上,采取“突出主業、相關多元”的發展策略,構建起以頻道頻率廣告經營、影視內容娛樂、居家購物、有線網絡資本運營為主體的核心支柱業務體系,同時努力拓展新媒體、報刊出版等相關業務。近5年來,集團經營收入達到了年均39%的增長速度。

集團推出了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精品影視大片。其中,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窐s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被廣電總局評為“0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電視劇”;集團主投和參與投資制作的《南京!南京!》、《建國大業》、《十月圍城》總票房近10億元。在電視劇、電影和演藝娛樂行業,集團著力打造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已形成涵蓋電視劇策劃、制作、投資、發行的電視劇產業鏈,涵蓋電影制作、發行、放映、電影基地、后產品開發的電影產業鏈。為適應三網融合的新要求,構建以視聽節目生產、集成和分發為核心的全媒體內容集成平臺,形成包括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綜藝、專題片、體育、新聞等7大類、超過60萬小時的內容存儲量,可以向有線數字電視網、廣播網、互聯網、IPTV、手機電視(包括CMMB)、公交移動電視網等多個渠道和終端進行內容分發。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制作優秀作品 培育優秀人才

去年,上影集團全年主導完成《高考1977》、《可愛的中國》、《建國大業》、《風聲》、《鐵人》、《錦衣衛》、《蘇乞兒》、《我的唐朝兄弟》等故事片16部,《馬蘭花》等影院美術品2部。生產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第三、四季)、《大腦無字城》等電視系列動畫片共計2161分鐘,電視劇15部471集,譯制影片70部、電視劇100集以及《玄奘大師》、《海上傳奇》、《上海建筑百年》等電影電視紀錄片。其中,電影《高考1977》、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電視動畫片《大耳朵圖圖》都分別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高考1977》等其他幾部作品分別在華表獎評選中獲得優秀故事片獎、優秀戲曲片獎,在金雞獎評選中獲得最佳編劇獎、優秀戲曲片獎、最佳美術片獎等。江海洋、梁山、鄭大圣、速達等人先后被評為全國和上海市德藝雙馨藝術家,速達還被列為國家十大動漫領軍人物之一。

去年,上影集團主營業務收入16.5億元,凈利潤達到1.3億元,企業效益位于全國電影企業首位。上影集團也積極推動社區、農村和陽光場電影放映等文化公益服務工作,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電影12650場,觀眾達134萬人次。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完整產業鏈助推業務聯動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有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視節目事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環球熱力兄弟影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廣告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發行有限公司等。華誼兄弟已經實現了從編劇、導演、制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系。

華誼兄弟在業界較早地布局電影、電視劇和藝人經紀三大板塊,形成了業績穩步增長的三塊基石。在運作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力求從三個方面做到專業化:第一是密集資本投入實現規?;a;第二是專業化分工;第三是注重技術先導。在專業化分工的要求下,明星經紀應運而生,已經成為華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創新發展業務的同時,華誼兄弟借助資本力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2004年華誼兄弟第一輪私募成功后,去年9月27日晚,證監會宣布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第七批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審核,擬發行4200萬股A股,發行后總股本約為16800萬股;發行前每股凈資產為2.22元。華誼兄弟計劃募資6.2億元,實際募資12億元,網上網下申購資金高達1928.61億元,超額認購達163倍。

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率先完成全省“一張網”

組建成立兩年來,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成長迅速,具體體現在:一是整合完成全省“一張網”。在2008年底全省13個省轄市層面完成整合后,至去年12月中旬,全省66個縣級網絡的整合與數字化合作全部完成,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省市縣三級廣電網絡互聯互通、全程全網。二是通過了國家級數字化工程驗收。去年11月16日,全省高清雙向有線數字電視平臺和蘇州、常州、鹽城等七城市有線數字電視整轉,通過了國家廣電總局的驗收。三是促成了一系列對外合作。兩年間公司與包括昆明廣電網絡、上海文廣集團、江蘇聯通、杭州華數公司、深圳華為公司、中信銀行、美國BigBand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進行戰略性和務實性合作。四是公司規模實力和經營業績實現較大幅度提升。至去年年末,公司已經擁有網內有線電視用戶1588萬戶,數字電視用戶744萬戶,互動電視用戶48萬戶,用戶規模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位。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8億元,實現利潤3.49億元,分別比上年度增長35.3%和41.7%。去年8月,公司被中宣布和國家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聯合授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稱號。

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高清交互業務領跑全國

截至去年年底,歌華有線擁有有線電視用戶413余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40萬戶(含高清交互數字電視用戶30萬戶),高清交互用戶領跑全國。

公司積極開展有線網絡建設與升級改造,實現了全市有線電視光纜“村村通”,已形成覆蓋全市18個區縣,鋪設光纜線路2.3萬余公里、電纜線路24萬余公里的超大型信息化基礎網絡。

歌華有線積極推進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雙向化、高清化發展,致力于通過數字電視轉換將電視機變成家庭多媒體信息終端。2006年6月,公司啟動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試點工作。去年9月,公司啟動高清交互數字電視試驗示范小區推廣工作。歌華有線高清交互數字電視平臺提供綜合性交互信息服務,已經具備了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的主要特征。

積極應對“三網融合”的挑戰,歌華有線大力拓展增值業務與數據業務,成功為多項政府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工程提供通信服務。通過歌華有線綜合業務平臺,可提供高速互聯網介入、綜合數據、信息傳輸、娛樂互動等多種信息服務。

歌華有線適應有線電視網絡改革發展的需要,實施了橫向擴張網絡、縱向貫通上下游產業鏈的“十字”戰略,投資參股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企業以延長、拉粗產業鏈。

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發展模式 提升核心競爭力

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1999年3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已發展成為一家以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創業投資、影視節目制作發行、廣告代理四大業務為主,經營地域橫跨長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大型綜合性文化傳媒公司。

有線網絡業務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湖南模式”。電廣傳媒大力投資整合了湖南省內多個市縣的有線電視網絡,擁有有線網絡用戶364萬戶,同時在全省范圍內實施數字電視“雙向整體轉換”和有線網絡雙向改造。

創投業務已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電廣傳媒早在2000年就在深圳設立了達晨創投有限公司,是第一批按市場化運作模式設立的內資創業投資機構。截止目前,達晨創投管理8期基金,管理資金規模達40億元人民幣,成功投資了59家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行業龍頭企業,被科技部授予“中國科技投資業務創新獎”。

廣告、節目業務已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獨家代理了湖南7家省屬電視媒體的廣告業務,2009年廣告收入超過28億元,增幅近40%,其中湖南衛視單頻道廣告收入突破23億元,連續7年實現“全國省級衛視廣告創收第一”。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堅持品牌創新全力 打造國際文化市場名牌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首批35家試點單位之一,自200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以來,迅速成長為一個新型的富有生機活力的中國國際文化市場主體。

集團公司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中先后打造或參與打造了《時空之旅》、《武林時空》、《四海一家》、“相約北京”、“亞洲藝術節”、“中國國際合唱節”、“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等品牌項目,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集團公司的海外市場業務仍保持向上趨勢,效益取得可喜增長,向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的137座城市,派出演出展覽項目117起,共計6000余場,吸引全球觀眾達 1200 萬次。

集團公司發揮獨有的文化集成優勢,穩步推進跨地區、跨行業、多元化的經營戰略,運用高新科技大力探索新型業態,向創意產品制作、票務網絡、演出院線、文化特色旅游等產業鏈上下游積極拓展,努力構建“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格局。目前,由集團公司開發的中演票務通“全國票務網絡系統”已在全國42座城市落地,并榮獲“文化部創新獎”;截至2010年5月,全國已有14個省22家省會或中心城市的重要劇院,加入中演院線聯盟。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

以精品意識引領藝術生產  以服務人民弘揚先進文化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是由最負盛名的國家歌舞團之一———中國東方歌舞團深化改革、轉企改制成立的國有獨資的文化產業集團。通過多年來的改革實踐,集團已具有較強的市場感召力。2009年,集團全年各類演出116場(次),演出收入4211萬元;今年1月至3月,完成各類演出36場,演出收入 1408 萬元。

在藝術生產上,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音樂舞蹈藝術的優秀傳統,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音樂舞蹈藝術的精華,積極進行藝術創新,探索新樣式,形成新風格,研發新品種,掌握新科技,拓展新領域。享有盛譽的大型歌舞晚會《元首之夜》是近年來在重大國事活動中專為各國元首精心創作的經典作品,充分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舞臺藝術取得的巨大成績。世博會期間,集團參加了開幕式的演出,并將在上海世博會演藝中心駐場演出260場,集中展示我國音樂舞蹈藝術的嶄新成果。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完成好以“進村鎮”、“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廠礦”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性演出,還與多個鄉村簽訂了《文化共建協議書》,實施“點對點”文化共建合作,“面對面”文化指導扶持。

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做強中國文化旅游第一品牌

成立于1985年的華僑城集團是中央企業中唯一以文化為主業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公司以旅游開發和經營為核心,以文化產業為特色和依托,擁有國內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題公園群。截至2009年,各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5億人次,連續多年作為唯一的亞洲企業躋身于世界旅游景區集團前八強。目前,華僑城文化產業凈資產已近64億元。

華僑城文化產業的發展,始于1989年創建中國第一個文化主題公園———錦繡中華,此后相繼成功建設了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連鎖)等著名主題公園。華僑城以特色的文化演藝與整合的文化產業鏈條,形成了以深圳為基地,輻射全國的集旅游、文化、娛樂、影視、動漫于一體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

文化主題包裝、旅游演藝、節慶策劃和衍生品開發構成的四條主線,有力地促進了華僑城文化旅游的蓬勃發展。2009年,歡樂谷連鎖品牌發布吉祥物新形象,歡歡、樂樂和小谷三只可愛的螞蟻以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面市,相關衍生產品也全線上架,受到消費者喜愛。此外,華僑城正著手進入影視動漫、數字娛樂等領域,大型原創卡通《魔幻奇兵》漫畫書已上市,還將在世博會期間舉辦電子競技活動。華僑城的文化旅游產業鏈正在不斷延展、完善。

保利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全面提升“保利文化”的品牌競爭力和美譽度

保利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已成長為以演出、組織策劃及創意設計制作,劇院管理及建設咨詢,文物收藏,藝術品經營及拍賣,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為主體,音像光盤生產制作、廣告等為輔的集多門類、多業務于一體的文化企業集團,旗下擁有30多家全資、控股和其他企業。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為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在演出及劇院管理業務方面,北京保利劇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著包括北京保利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深圳保利劇院、重慶大劇院在內的15家國內一流劇院,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10億元,2009年實現演出1743場。

在拍賣及藝術品經營業務方面,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務處于國內領先、國際知名地位,舉行的大型拍賣會成交額多次位居國內榜首,其中2009年秋季拍賣成交額15.78億元,在國內秋季拍賣會中名列第一,創造了內地拍賣行近15年來的成交新紀錄。

在影院投資經營業務方面,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是集影視劇內容制作、電影發行、電影院線、影院投資與經營等業務為一體的專業化投資控股平臺,擁有保利萬和電影院線以及遍布北京、廣州、上海、深圳、重慶、鄭州、昆明等大中型城市的數十家終端影院。

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為文化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將現代高新科技和文化產業相結合,提出以文化為核心,以科技為依托的文化產業發展理念。華強文化科技集團逐步打造出集“創意、研究、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文化科技產業鏈,較好地解決了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創意與創新、開發與研究、規?;c產業化以及文化創意與市場營銷等多個矛盾。

華強文化科技目前已經構建了包括以文化科技主題公園、影視娛樂、媒體網絡、文化產業衍生品為核心的立體多元產業網絡,該產業網絡涵蓋文化科技主題公園、影視出品、影視制作、影視后期、數字動漫、網絡游戲、電視節目制作、動漫衍生品開發、主題演藝、旅游商業、出版發行等16個文化科技產業相關領域。

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實現了將高科技技術融入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先后設計和開發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硬件與軟件相結合,完全自制創意,結合中國文化的拳頭產品。迄今為止,已經將70套完全自有知識產權的環幕4D影院輸出到40多個國家與地區,每年出租到上述國家和地區的配套特種電影影片超過20部。2009年,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利潤3.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9%和662%。

杭州宋城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旅游元素與文化元素融合結碩果

杭州宋城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進入主題公園與旅游文化演藝行業的公司之一。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帶有鮮明創新特性的“主題公園+旅游文化演藝”的經營模式,并藉此成功打造了“宋城”品牌。

公司經營的宋城景區及其核心旅游文化演藝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2009年全年演出1331場,觀眾人數超過230萬人次,并創了單日上演8場且場場爆滿的歷史最高紀錄。至今累計演出了10000余場,接待觀眾2200萬人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場次最多和觀眾接待量最大的劇場演出。2009年,《宋城千古情》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及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評委會特別獎,宋城景區被授予“國家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宋城股份經營的杭州樂園,以“主題公園·旅游文化演藝”為發展方向,通過組織和策劃嬉水狂歡節、極限運動會等大型創意主題活動,來豐富杭州樂園的文化內涵,使杭州樂園在相比其他游樂類主題公園并無優勢的投資規模和園區面積內,實現了較高的收入。

下一階段,宋城股份將在全國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數個旅游文化演藝精品項目,進一步深化與擴展“主題公園+旅游文化演藝”的經營模式,促進旅游元素和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北京演藝集團公司

創新文藝演出打造首都文化企業旗艦

北京演藝集團是集藝術創作、生產、演出、人才培養以及綜合市場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資產、國有控股參股表演藝術團體及其他文化體育企業的經營管理機構。

集團努力搭建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平臺、投融資平臺、資本運作平臺和大項目經營平臺。集團與北京銀行簽署了戰略性協議,北京銀行向集團提供10億元授信額度,同時制定了全方位、個性化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

集團高度重視文化市場的多層次、多領域綜合開發。集團成功主辦了“鳥巢版”大型景觀歌劇《圖蘭朵》,同時精心組織國家體育館大馬戲晚會的策劃實施,邀請美國百老匯亞洲國際有限責任公司頂級團隊聯合創作首部種子劇目———音樂劇《牡丹亭》,并將與北京體育局聯合打造大型旅游演出項目《什剎?!?。集團控股和參股企業推出動漫人偶劇《喜羊羊與灰太狼》、史詩歌劇《孔子》、廣場兒童劇《北京傳說》、全景芭蕾《天鵝湖》、旅游景區劇《海誓·南戴河》、3D雜技音樂劇《再見,飛碟》、世博兒童劇《海寶》等創新演藝精品,在國內外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遼寧民間藝術團有限公司

演出影視兩翼齊飛

遼寧民間藝術團有限公司是由遼寧省文化廳于2003年批準成立的省直民營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七年來,遼寧民間藝術團按照“經營面向市場、企業自負盈虧、劇場連鎖管理、影視打造明星、產業良性互動”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遼寧民間藝術團的支柱產業是演出業,二人轉演員是核心隊伍。目前已經在沈陽、長春、天津、哈爾濱、北京等城市開辦了8家“劉老根大舞臺”,2009年票房總收入達19億元,全年共演出2680場。位于沈陽中街的“劉老根大舞臺”旗艦劇場一年四季一票難求,成為沈陽市的文化名片。2009年5月位于北京前門地區的“劉老根大舞臺”北京劇場正式開業,至2010年5月,劇場票房收入超過6000萬元。

遼寧民間藝術團的第二個支柱產業是影視業?!秳⒗细鵌、II》、《馬大帥I、II、III》、《鄉村愛情I、II》、《關東大先生》、《鄉村名流》、《鄉村愛情故事》等喜劇電視劇是代表作品。2009年與遼寧衛視合作推出了《明星轉起來》周播欄目,收視率居全國衛視同時段娛樂節目前三名。與黑龍江衛視合作的電視欄目《本山快樂營》播出之后,收視率也居同類欄目前十名。

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

精品劇目傳捷報 惠民品牌入人心

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團體。2005年1月集團實現全面整體轉制,正式以市場為主體身份參與市場競爭。2009年,集團經營收入達到1億1027萬元,同比增長27.73%,在演藝類文化企業中率先實現了“破億”的目標。

2009年,集團在“以改革求活力,以創新謀發展,以品牌創效益”三大戰略指引下,各類創新?。ü潱┠?2臺,復排傳承劇目33臺,新創重點劇目演出場次達300余場。全年共榮獲各類國家及省級獎項39項,其中現代京劇《飄逸的紅紗巾》榮獲第十一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08-2009江蘇省舞臺藝術“精品劇目”;愛之旅合唱團榮獲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銀獎”。

2009年各類惠民演出近3000場,惠及百萬群眾。同時,集團推出了公益性“演出季”,兩個演出季共演出百余場,演出上座率達95%以上,觀眾達數十萬人。

2009年,集團公司的海外演出收入達500余萬元。同時,集團還以資本為紐帶,在海外開設“江蘇省演藝集團海外分公司”,昆劇《1699·桃花扇》、《紫禁城的故事》獲得了“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稱號。

分享給好友:

本站聲明
聲明:本網站查詢結果涉及信息,均為僅供公眾參考的信息。涉及法律狀態的即時信息應以相關國家部門的正式記載為準。公眾在正式使用上述信息前請進行核實。未經核實使用并造成后果的,本網站概不負責。

Copryright © 2014 企業信用網|企業信息查詢  佛滔(福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網站 www.qzyfsm.com.cn   閩ICP備14004992號-4   執行時間:.00 毫秒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一乛方_陌陌97超碰在线人人操_国产东北农村女人一级毛卡片_caopro超碰国产高清